Search

就事論事,農藥購買實名制,會不會造成業者保存個資的壓力?

這並不是第一次推動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就事論事,農藥購買實名制,會不會造成業者保存個資的壓力?

這並不是第一次推動實名制購買農藥資材。

你還記得很久以前的肥料之亂嗎,當時武漢肺炎疫情,農民群組出現謠傳「中國封城,疫情會讓製造肥料的原料無法進口,導致肥料買不到」(但台肥原料其實不是中國來的),然後讓農民恐慌的大量囤積肥料,讓台肥產能趕不上,當時全台灣的肥料配送都變成實名制登記,為了避免類似的情形再度發生,實名制管理農業資材的構想就已經有人提出了。

其實許多農業相關的事情早就已經資訊化管理。

我們以農機用油管理為例,農機用油(加在農用機械的油,農民加在耕耘機收割機除草機等等)免課營業稅,早期都要用手寫一個紙本的證明,發紙本的「免稅油單」讓農民到加油站可以用免營業稅的價格來加油。農民用完那本還要奔波鄉公所申請。

後來紙本管理進步到資訊化系統,農民去鄉鎮區公所把身分證的資料在農機系統上建檔好,到加油站只要刷身分證條碼就可以了,不用再帶一本好容易變得破破爛爛的油單。這是已經用了很久的系統。完全可以跟代耕業者名單結合,管理代噴紀錄。農機使用證資料庫的名單跟購買農藥的族群有高度的重合。建置農藥管理資料庫時完全可以對比碰檔。

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申辦休耕補助這件事情上,耕作者的資料庫已經被建置好了,農民帶著身份證就可以到農會或公所申辦,農業管理在許多層面早就都已經資訊化。(更新:身分證加上地籍謄本)

以上這些農民資料庫本來就已經建置在農會或公所,並不是新的東西。

回到農藥管理實名制購買這件事,資料庫系統建好,資訊化的管理農藥的買賣,對台灣來講是很難的技術嗎?刷身分證條碼,刷產品條碼,然後就自動有紀錄,也能定期產出交易紀錄報表,這樣的技術在台灣來講很普遍,建置起來也不是很高難度。

這不是我們長年要推廣的合理化用藥必須有的管理方式嗎?

加上植醫制度也是說了好久要推行,用藥與植保專業應有專業診斷結合(病蟲害診斷建議用藥方式,目前是改良場的業務)

如果你對自己的身體,不會亂吃藥亂囤積藥,對於農藥的取得與使用方式,為何能夠輕鬆看待呢?

實務上做得到、管理上應該做,

所以為什麼實名制購買農藥讓資材業者這麼生氣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寫寫農藝老故事,探索農業新知識。 一枚小螺絲釘,努力讓普羅大眾也能?
View all posts